搐鼻散吹治疗牛皮癣 搐鼻散的功效与作用

作者:小天 时间:25-02-08 阅读数:4人阅读

急惊风小儿惊厥中医诊疗技术

若不及时退热,可能再次引发惊厥,此时中医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方法。常用的中药如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选择中成药如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或羚羊角粉冲服。

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羚羊角粉冲服。

风热动风 证候: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烦躁不宁,四肢拘急,治疗以疏风清热,熄风止痉,方药如银翘散加减。 气营两燔 症状:急热烦渴,神昏惊厥,方药选用清瘟败毒饮加减,针对高热、神志不清等症状。 邪陷心肝 表现为高热躁动,抽搐昏迷,治疗以清心开窍,平肝熄风,羚角钩藤汤加减。

小儿惊厥怎样通过中医来治疗

1、防惊汤,由蝉衣、钩藤、栀子、炒枣仁、杭白芍、青黛、防风、黄连、珍珠母和甘草组成。该方剂需用水煎服,可以选择每日或隔日服用一次,连续服用四周,旨在预防惊厥再次发作。另一方是清宫粉,由广郁金、生山栀、寒水石、黄芩、黄连、玳瑁、琥珀、朱砂和冰片构成。

2、芙蓉叶30克。用法:上药捣烂敷脐。常规固定。主治急惊风。(4)蚯蚓2条,麝香0.2克。上药共捣烂敷脐,常规法固定。主治急惊风。(5)嫩芙蓉叶20克,鸡蛋一个。用法:芙蓉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脐上,冷则更换。主治急、慢惊风。

3、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羚羊角粉冲服。

4、小儿高热惊厥中医防治方法:中药内服防治、穴位推拿疗法、食疗辅助、饮食禁忌为四个防治原则。针对高热惊厥的病因治疗以清热,豁痰,镇惊,熄风,为四大基本方法,防治小儿高热惊厥,用中药内服,加之穴位推拿,可以起到疏通经络,宣肺化痰,解痉镇惊,泻热之亢盛。

儿科外治法简介

简介 儿科外治法,是把药物应用于体表,亦可于药物上加热,使药物的性能透过皮部,循经传导而发挥作用,以达治疗目的。3 熏洗法 是用药液蒸汽,熏洗患儿肌表的一种外治法。如麻疹可用浮萍、芫荽或西河柳,煎汤熏洗,以助透疹。水肿病可用河白草煎汤,熏洗躯体以发汗消肿。

药物雾化法:鱼腥草20克,远志、葶苈子各10克煎药液40毫升,分2~4次超声雾化吸入。用于感冒夹痰者。(4)推拿疗法:常规方法为:推攒竹,分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掐总筋,分阴阳,推三关,推六腑,揉膻中,揉肺俞。风寒者加拿风池,拿合谷,揉二扇门,掐阳池,多推上三关以辛温解表。

贴敷疗法:玄明粉3g,胡椒粉0.5g,共研细末。填人脐中,外盖油布或油纸,覆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用于食积较重之实证;炒大黄30g,芒硝20g,研粗末,混和装入布袋,外敷患儿脐腹部,用于食积腹胀腹痛便秘者;酒糟100g,入锅内炒热,分2次装袋,交替放腹部热熨,每日1次,每次2~3小时,用于脾虚夹积者。

小儿厥逆简介

1、总之,厥逆是气机上逆,阴阳失调的一种疾患。举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痰食蛔虫等等,影响到机体的阴阳偏胜,都可以导致本病的发生。 小儿厥逆,由于成因的不同,临床表现亦多种多样。如有寒厥(阴厥)、热厥(阳厥)、气厥、血厥、痰厥、食厥、蛔厥等,尤以寒厥和热厥为多见。故进行急救时首先应分别虚实。

2、临床以发热、痉厥、神昏、发斑等为主证。成人与儿童均可患病,但以10岁以下小儿为多见。由于小儿气血未充,营卫薄弱,而温邪易于化火,耗气伤阴,故小儿感受温邪后,其病机传变,极为迅速。初起邪在卫分,迅即化热转气,形成卫气同病。

3、苗医还将因特定原因导致的疾病称为“翻”,如口鼻出血、心腹疼痛、厥逆吐泻、昏迷痉厥等,并伴见某种动物形态动作的,如朱砂翻、心经疔翻等。 针对小儿,苗医根据不同症状将疾病归为“胎病”类,如胎麦、胎育、胎容等。

4、方解:本方证乃因心肾阳衰,阴寒内盛所致,又称阳虚寒厥证。阳衰不能温煦周身四末,故恶寒蜷卧、四肢厥冷,而冷过肘膝;阳虚不能鼓动血行,故脉微细。方中附子生用,大辛大热,走而不守,回阳救逆,尤善温肾阳,为回阳祛寒要药,为君药。干姜辛热,守而不走,温中祛寒,为臣药。

5、治中寒中风,心腹冷痛,暴泻脱阳,脾虚久泄,拘挛风痹,小儿慢惊,痘疮灰白,一切沉寒痼冷之症。开关门,消水肿。二十《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认为附子主风寒咳逆邪气,寒邪逆在上焦。温中,除中焦之寒。金疮,血肉得暖而合。

6、古病名·中恶 中恶(noxious pathogen attack[1])为古病名[2]。是指神气不足,卒感秽浊不正之气,以突然头晕呕恶,呼吸困难,不省人事,移时或经治而解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又称客忤、卒忤[2]。出《肘后备急方》卷一。

治疗惊厥有什么民间偏方

1、上药捣烂敷脐,常规固定,主治急惊风。4,蚯蚓2条,麝香0.2克。上药共捣烂敷脐,常规法固定。主治急惊风。5,嫩芙蓉叶20克,鸡蛋一个。芙蓉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脐上,冷则更换。主治急,慢惊风。

2、方(芭蕉薄荷汁)[药物] 鲜芭蕉、鲜薄荷各适量。[制法] 上药分别捣烂取汁,和匀备用。[用法] 取汁涂抹头顶留卤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适用于小儿急性惊风。[出处]《卫生杂兴》。2方 [药物] 薄荷油1-2滴。[用法] 用温水半面盆,加入簿荷油1-2滴,搅匀,给患儿洗擦周身。

3、燕窝祛风镇惊方 原料:燕窝l个,鸭蛋适量。制法:将燕窝和鸭蛋捣成糊状,敷在小儿肚脐上,外用胶布固定。功效:燕窝具有化痰止呕、祛风镇惊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睡眠不宁、肠胃不适、不思饮食、气咳痰多、伤风感冒, 胃气过多、呕吐乳及夜啼惊跳等症状。

4、还有就是可以用珍珠粉和着羚羊角煮的水吞下,也是定惊的。

5、正确放置患儿。将抽风婴儿放床上,侧卧可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解开领口,松开裤带。一定不要叫家人乱搬动婴儿,保持安静,要有专人守护在床边以防摔伤。防舌咬伤。抽风时牙关紧闭,为防止婴儿舌咬伤,可在上、下牙齿之间放一布垫,也可用压舌板外包纱布。牙紧闭时不要硬撬。保持呼吸道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