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与stat3 银屑病与肺部有关系

作者:小天 时间:25-02-08 阅读数:3人阅读

白介素6受哪些因素影响

白介素6,通常被称为IL-6,是一种关键的细胞因子,与体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其水平上升往往标志着体内炎症的存在,表明可能存在感染或其他病理情况。当病毒感染、双链RNA或cAMP等刺激因素影响体内细胞时,它们会促使细胞产生白介素6,作为炎症信号的传达者。

炎症与免疫反应:白介素6在炎症和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当人体遭遇感染或损伤时,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系列反应来对抗外部入侵者,白介素6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信号分子的作用,帮助免疫细胞间的沟通。 与疾病的关系:白介素6的水平变化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

白介素6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炎症与感染:白介素6是一种细胞因子,在机体的炎症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当身体出现感染,特别是细菌感染时,免疫系统会启动炎症反应,导致白介素6水平升高,以协助清除病原体。

白介素6降低说明体内含有大量的炎症因子。白介素6是一种细胞因子,主要由白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产生,能够在免疫过程中激发免疫系统。白介素6偏低是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药物等引起的。白介素6降低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某种疾病,也可能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综合作用 IL-6的产生是由多种信号通路共同调节的结果。不同的刺激因素或环境条件可能激活不同的信号通路,进而对IL-6的产生产生影响。此外,这些信号通路之间也可能存在交叉对话和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这种复杂性使得IL-6的产生成为一个高度动态和精细调控的过程。

雷公藤:山奈酚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缓解银屑病模型症状

1、研究指出,山奈酚通过调节这一关键信号通路,有效缓解了银屑病模型症状。研究团队首先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筛选出雷公藤中可能具有抗银屑病作用的活性成分,最终确定了山奈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该成分因其良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理特性,成为抗银屑病研究的理想选择。

这条明星信号通路已催生多款重磅新药,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IBD)、脊柱关节炎和银屑病等,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过去,对这些疾病发病机制理解不足阻碍了有效疗法的开发。但近年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与慢性炎症性疾病相关基因变异,揭示了IL-12和IL-23/IL-17信号通路在这些疾病中的关键作用。

令人瞩目的是,TREM2与两种重大疾病——阿尔兹海默病和癌症的紧密关联。它不仅影响着脂质代谢的动态,还在免疫抑制的调控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IL-31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信号转导,包括PI3K/AKT通路、JAK/STAT通路及MAPK通路,具有诱导促炎细胞因子释放、调节细胞增殖及免疫反应、参与组织结构重塑等多种功能。在皮肤病领域,IL-31与多种疾病紧密相关。

年10月20日,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标题为《SLC15A4特异性阻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促炎信号通路的蛋白降解变构诱导剂feeblin》,揭示了一种名为feeblin的新药,专门用于阻断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相关疾病的炎症信号通路,为抗炎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皮肤科领域的SCI论文都发表在哪些期刊?

1、研究论文主要分布在Dermatol Ther、J Am Acad Dermatol、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Int J Dermatol、J Dermatol等杂志,其中需警惕部分掠夺性期刊,如JAAD Case Rep、Indian Dermatol Online J、Dermatol Online J、Cureus等。

2、根据JCR显示,该期刊在皮肤科领域排名25/70,CiteScore(2022)为0,2023年CiteScoreTracker为9,在医学-皮肤科领域排名25/133。

3、中国SCI医学期刊有以下几种:综合性医学期刊 包括众多学科领域,如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如《中华医学杂志》、《中国医学杂志》等,这些期刊涵盖了医学研究的广泛领域,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原创研究论文和综述文章。临床医学类期刊 主要关注临床医疗实践和研究。

4、《Chines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月刊),邮发代码:82-825,创刊于1995年,《中国结合医学杂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及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是及时本被SCI收录的结合医学领域的同行评审杂志(2011年改为月刊)。

【靶点新势力】IL-12,从零星变好到星河闪耀

白细胞介素12(IL-12)作为先天性和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的主调节因子,由IL-12A和IL-12B组成的异源二聚体细胞因子。它通过激活T淋巴细胞和NK淋巴细胞产生IFN-γ,介导抗肿瘤活性。肿瘤靶向时,IL-12在肿瘤微环境中与其他细胞因子和免疫治疗方法协同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成为免疫治疗的有力合作伙伴。

IL-6,起初是T细胞激活B细胞的信号分子,tocilizumab的出现为RA治疗带来了显著的突破,它被批准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IL-6信号通过IL-6R和gp130复合体,单抗和抑制剂如crooked arrows,瞄准并阻断这一炎症通路。Th17细胞分泌的IL-17A,与免疫反应紧密相连,IL-17A/IL-17RA轴成为了治疗AIIDs的新热点。

【靶点新势力】ACROBiosystems百普赛斯聚焦靶点最新进展,解读和分析靶向药物开发方向。NK细胞是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无需抗原预先致敏就能破坏靶细胞,杀伤无MHC限制性,应答速度快。NK细胞可以作为先天细胞毒效应因子,调节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全球首款通过竞争性抑制IL-31RA来抑制瘙痒的治疗性抗体—— Mitchga,已正式于日本上市。这款特应性皮炎靶向药物,旨在改善特异性皮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该领域带来了革命性进展。IL-31,作为IL-6家族细胞因子的关键成员,其功能在皮肤、气道、肺和肠道等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中扮演重要角色。

IL-18:免疫细胞因子“新贵”

白介素-18(IL18),又称为干扰素-γ诱导因子,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此蛋白质由人中的IL18基因编码,并能在多种细胞类型,包括造血和非造血细胞中产生。IL18首次在1989年被描述为诱导小鼠脾细胞中干扰素-γ产生的因子,最初由库普弗细胞识别。

抗肿瘤。灵芝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自身的抗癌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白细胞生成一种抗癌物质,对癌细胞的生长繁殖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灵芝功效很大,平常价格也比较昂贵但是确实是滋补的利器,所以平常可以适当的买一点来养身体。不过有些人不可以进食灵芝,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抗体(antibody): 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因为最初有人用电泳证明血清中抗体活性在γ球蛋白部分,故曾把抗体统称为两种(γ)球蛋白。后来证明,抗体并不都在γ区;而且位于γ区的球蛋白,也不一定都具有抗体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