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出血银屑病 毛细血管出血是白血病吗
出血点是怎么回事
1、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细小出血点。这些出血点通常不痛不痒,但可能逐渐增多并融合成较大的出血斑块。过敏性紫癜的诱因包括感染、药物、食物过敏等。机械性紫癜 机械性紫癜,也称为血管内压性紫癜,主要由皮肤受到外部压力引起。
2、脸上出血点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红痣、机械性紫癜、过敏反应或血液疾病等。治疗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 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可能导致血管扩张和充血,使得局部皮肤下的血管容易破裂,形成出血点。治疗时可使用抗过敏药物,无论是口服还是外用。
3、脸上出现出血点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红痣、机械性紫癜、过敏、血液病等原因,可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过敏:脸上过敏时,会使局部的血管扩张充血,极易受外界刺激而破裂,从而导致局部皮肤出现出血点。
4、引起皮肤出现出血点的原因有很多,细小的出血点常见于血小板减少或毛细血管脆性增高者。猩红色斑点性出血点见于过敏性紫癜。出血斑或皮下血肿见于凝血机制障碍。扩张的毛细血管见于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结节或斑块多见于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恶性病者。
5、身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出血点,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过敏性紫癜: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皮肤受到刺激后,毛细血管扩张导致出血点增多。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疾病没有明显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导致血小板被破坏,从而引起皮肤出血点增多。
auspitz征名词解释
1、Auspitz征(Auspitz sign)即点状出血,轻刮薄膜,数秒钟内红斑表面出现小出血点. Auspitz征是银屑病的斑鳞屑性损害的特征。 银屑病皮损被刮去鳞屑和透明薄膜后可见点状出血,即Auspitz征。是由于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
2、Auspitz 可以直接读作奥斯皮茨 。意思是点状出血;奥斯波茨;斯皮茨。即: 奥氏继续刮除那层半透亮薄膜,可见到小的出血点,这种现象被称为点状出血现象,也称奥氏(Auspitz)征。
3、刮除较厚白色鳞屑时刮不干净,称为层级性银白色鳞屑,又称为蜡滴现象。层级性银白色鳞屑刮干净以后可以露出光亮膜称,为薄膜现象。将膜抠掉以后可以露出出血点,是因为薄膜刮掉以后真皮乳头扩张,血管被刮破,称为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征,是银屑病经典皮损表现。
4、副银屑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副银屑病是在炎症因子刺激下与环境或多因素致病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皮肤病,副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副银屑病不具备薄膜现象、蜡样现象、点滴出血,临床上统称为Auspitz征阳性。副银屑病的治疗同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一样,副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比银屑病程度较轻。
简述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特点和临床分期。
1、皮损特点: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逐渐扩展成为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尤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后者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
2、寻常型银屑病的皮损特点是:淡红色或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境界明显,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露出半透明膜(薄膜现象),刮去薄膜则出现小的出血点,称为Auspitz征(点状出血现象)。
3、寻常型银屑病临床上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第1个阶段就是进行期,皮损逐渐增多扩大,皮损颜色是发红的,呈鲜红色,有薄层的鳞屑,那么可能会同时会有同形反应,在正常皮肤如果破了以后,也会诱发跟别处有皮损的地方一样的皮损。
4、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原有的皮损也可以不断扩大,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称为同形反应(isomorphism)或Kobner现象;皮损发生发展的快慢以及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可以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