蕈样肉芽肿和银屑病 蕈样肉芽肿和副银屑病
蕈样真菌病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原有斑块上或正常皮肤上。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褐红色高起结节,倾向早期破溃,形成深在性卵圆形溃疡,基底被覆坏死性淡灰白色物质,溃疡边缘卷曲,好发于躯干部,但亦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甚至口腔和上呼吸道,一旦肿瘤发生,患者通常在数年内死亡。
其病理特征包括辅助T细胞的异常增生,同时伴有多条Langerhasns细胞和交指状网状细胞的参与。蕈样真菌病的病程呈现慢性进展性,初期以多种形态的红斑和浸润性损害为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逐渐发展并可能累及至淋巴结以及内脏器官,表现出晚期的肿瘤性特征。
蕈样真菌病检查内容涉及多个方面。首先,从血象检查开始,早期血红蛋白正常,但晚期可能会出现轻度贫血。有时表现为溶血性贫血。部分病例中,白细胞数量增加,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加,而淋巴细胞减少,尤其是在泛发性斑块和肿瘤期患者中更为常见,提示预后较差。
银屑病的病因是什么
银屑病是皮肤病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而且对患者影响非常大。银屑病与基因相关,在多基因的易感基础上,由于感染或环境变化,如北方比南方发病率要高,还受精神因素的影响,很多人本来快要好转,熬夜或因为工作压力大也可能导致病情加重。
银屑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能与免疫异常有关。有些银屑病在发病之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发热等感染的症状,之后诱发或加重银屑病。
银屑病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大致包括: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导致约占10-20%左右;与免疫功能有关,免疫障碍导致免疫功能失调;与环境因素有关,如疲劳、熬夜、饮酒、抽烟、儿童发烧感冒、扁桃体发炎等。
根据临床初步观察,银屑病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多认为本病受多基因控制,同时也受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感染因素。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所致,虽发现过在表皮棘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但至今病毒培养未能成功。
一)银屑病的病因是什么?银屑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在多基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嗜中性粒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多种趋化因子都参与发病。
蕈样肉芽肿有何好的治疗方法
1、对于局限性的蕈样肉芽肿或泛发性的早期蕈样肉芽肿,可以考虑:局部治疗,氮芥,50ml水中加10mg的氮芥,每天1次,对较广泛的浸润性斑块效果较好。中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每天1-2次外用,连续3个月,如恩肤霜、丙酸氟替卡松。
2、化学治疗本病对化学治疗相当抵抗,缓解期短。单药物化疗用于治疗中晚期MF患者,常用的药物有氨甲喋呤、吉西他滨、苯丁酸氮芥、脂质体多柔比星等,最常用的是氨甲喋呤。生物调节治疗包括干扰素、维A酸类药物、RXR选择性维A酸、蒂尼白介素等。免疫调节剂、体外光化学疗法等。
3、放射疗法全身电子束治疗,剂量超过3000Gy对MF的治疗很有效,分期T1患者98%可完全缓解,T2患者71%,T3患者36%,T4患者64%。分期T1患者50%可长期缓解,T2患者20%可长期缓解。红皮病型患者耐受性差,常见副作用为红斑,水肿损害加重,秃发和甲脱落。
4、以减轻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和延长生存期。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总之,蕈样肉芽肿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皮肤肿瘤,需要通过专业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关注自身身体变化,及时就医。通过多学科合作,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可能与细胞遗传、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临床表现 经典型蕈样肉芽肿临床上表现为三期皮损,即红斑期、斑块期和肿瘤期,但三期可部分重叠,因而临床上可同时见到三期皮损。蕈样肉芽肿临床进展缓慢,往往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
6、--- 『治疗说明:』早期以增强患者免疫力为主。如干扰素肌内或皮损内注射,转移因子注射等。局部可选用氮芥外用治疗,X线或电子束照射和光化学疗法;红皮病型患者有条件者可应用体外光化学治疗(extracorporea1 photochemOtherapy)。
下一篇:牛皮癣结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