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细辛汤银屑病关节炎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皮肤病
麻黄附子细辛汤功效与作用
1、附子与细辛相配是仲景方中治疗寒邪伏于阴分的常用组合,如大黄附子汤是与苦寒泻下之大黄同用,重在制约大黄寒性,以温下寒积,意在温阳通便,一药之异,即变助阳解表为温下之法;麻黄细辛附子汤中是与麻黄同用,意在助阳解表。
2、附子辛热,温肾助阳,为臣药。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达外。二药配合,相辅相成,为助阳解表的常用组合。细辛归肺、肾二经,芳香气浓,性善走窜,通彻表里,既能祛风散寒,助麻黄解表,又可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为佐药。
3、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主要功能是助阳解表,通过传统的煮法实现。具体操作是,将一斗水加热,首先煮麻黄,待水减少到二升时,去除表面浮沫,然后加入细辛和附子,继续煮至剩下三升。煮好后,过滤掉渣滓,将药汁加热至适宜温度,每日分三次服用,通常是通过温水煎煮的方式饮用。
4、本方用于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临床应用以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为辨证要点。
以下关于麻黄细辛附子汤的主治病证,说法正确的是
麻黄细辛附子汤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助阳解表之功效。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无汗恶寒,发热蜷卧,苔白,脉反沉者。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助阳,以鼓邪外出,良药相合,温散寒邪而恢复阳气,共为主药;辅佐细辛外解太阳之表,内散少阴之寒,既能珠麻黄发汗解表,又助附子温经散寒。
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解,神疲欲寐,脉沉微。 曝哑。突发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不语,或咽喉疼痛,恶寒发热,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作用体阳不足,外感风寒证:发热,恶寒,虽厚衣重被,却冷、累、困、脉弱。接触哑:突然声音嘶哑,甚至失音,或咽痛,恶寒发热,倦怠嗜睡,舌淡苔白,脉弱。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义这种综合症是由于体内阳虚和风寒复发引起的。治疗以温经解表为主。
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功效就是助阳解表,主要是治疗的太阳经病和少阴经病。具体的作用体现在治疗平时身体虚弱、怕冷、怕风、接触风寒导致的身体没有汗、发烧,喜欢躺着、蜷卧,周身觉得不舒服,甚至喘憋。可以应用于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呼吸道的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等。
麻黄细辛附子汤,源自《伤寒论》第301条,其别名又称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四中的附子细辛汤。此方剂属于解表剂类别中的扶正解表方。方剂的主要成分包括麻黄(去节),每剂需6克(二两);细辛同样6克(二两);附子(炮制后,去皮,切八片),则需15克(一枚)。
如何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方
1、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生姜、炙甘草扶阳温里,宣通肺窍,交合阴阳。再加杏仁、二陈止咳化痰。五味子,敛肺 、滋肾、止汗。方中附子与半夏配伍为中药十八反之一,但古今众多医家经过大量临床实践,对此有异议。陈生平等[1]查阅古今诸多著作及研究结果,证明处方配伍中附子与半夏、瓜蒌、贝母并无拮抗作用。
2、治疗方法:疏风散寒,通络和营。(2)选用方剂: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加味。(3)具体组成:麻黄6g,附片3g,细辛3g,薏苡仁15g,白术10g,黄芪20g,当归20g,生赭石10g,甘草6g。(4)备选方剂:小续命汤,具有扶正祛风、助阳散寒、温通经络的功效,是祛风剂中补散兼施的方子。
3、风寒外袭:以疏风散寒、通络和营为原则,常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加味,包括麻黄、附片、细辛等药物。对于表虚自汗者,可去掉麻黄,加入防风;头痛者则加白芷和羌活;味觉障碍者则添加茯苓和五味子;耳鸣者可加入石菖蒲和苍术。